首页 资讯 正文

深化京津冀司法协作 融入协同发展大局

体育正文 110 0

深化京津冀司法协作 融入协同发展大局

深化京津冀司法协作 融入协同发展大局

5月底至6月初,正是栗树的盛花期。在承德市宽城满族(mǎnzú)自治县的山野间,栗花独有的香气(xiāngqì)沁人心脾。

宽城目前板栗栽植面积达80万亩,是中国北方(běifāng)的(de)板栗栽植核心区。2023年11月,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宽城县也成为板栗品类全球首个获此殊荣的遗产地。近年来,宽城将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等(děng)有机结合起来,全面(quánmiàn)做好申遗“后半篇文章”,打造富民强县(qiángxiàn)的特色支柱产业(zhīzhùchǎnyè),为农民增收,为山川添绿。

艾峪口村种植的板栗(bǎnlì)进入盛花期。 李如意摄

超过10万株(wànzhū)百年栗树

在宽城县碾子峪镇大屯村的一片栗园内,有两棵(liǎngkē)古栗树,它们枝条粗壮,高十几米,直径(zhíjìng)超1米,需要3个成年人才能环抱。经测定,两棵树均定植于1303年,树龄(shùlíng)已达722年,现在每年仍可产出板栗合计100公斤以上。抬头仰望,山峰上的长城(chángchéng)敌楼(dílóu)傲然矗立。几百年间,长城与古树在同一时空下相互遥望,不离不弃。

在宽城农村,随处可见树干粗大、巨枝横展的(de)板栗古树(gǔshù),或单株挺立或集结成群,蔚为壮观。据了解,宽城板栗栽培最早可追溯(kězhuīsù)至东汉时期,目前全县板栗种植总面积达80万亩,拥有板栗树4300万株,其中百年以上(yǐshàng)古栗树超过10万株。由于燕山一带的土壤富含钙(gài)、铁、锌、硒等矿物质元素,气候雨热同期(tóngqī),昼夜温差大,经过多年培育改良,这里产出的板栗不仅色泽光亮,果实易储(yìchǔ)、易剥,而且入口香甜软糯,味道圆醇,风味独特。

长城(chángchéng)脚下的(de)艾峪口村是宽城有名的板栗(bǎnlì)种植专业村,艾峪口村党支部书记贾中友说,现在村民(cūnmín)人均板栗收入五六千元(wǔliùqiānyuán),占全年总收入的六成多,“栗子是‘铁杆庄稼’,早年粮食短缺,村民们就是靠着栗子活下来的。孩子们上学的钱,县城买房的钱,也是靠栗子挣来的。因此,我们对栗子树感情很深。”

传统(chuántǒng)种植蕴藏中国智慧

板栗的种植遍及(biànjí)燕山沿线的各个县市(xiànshì),宽城的板栗园内却不只有栗树(lìshù)。眼下,板栗树下种植的小麦进入成熟期,进一步展示出这里独特的立体种养模式。

在(zài)艾峪口(yùkǒu)村,平坦地带实行板栗与大豆、玉米、谷子等(děng)作物的间作模式,板栗种植户又在坡地上修筑梯田种植板栗树,在林下套种甘薯、南瓜、大葱、药材等植物。

林下(línxià)养殖与林下种植相互补充。当地农民还在林下饲养了(le)鸡、鸭等家禽,家禽取食林下的杂草和害虫,其粪便成为(chéngwéi)板栗树生长的肥料,形成了独特的林下生态微循环。

栗蘑是一种生长在(zài)板栗树林中的食用菌,当地农民(nóngmín)搭建起食用菌大棚模拟栗蘑生长环境,并利用板栗树的枯枝落叶进行人工培育(péiyù),发展起了栗蘑产业。一年下来,不仅收获板栗,还有板栗林下间作的杂粮、蔬菜(shūcài)、中药材、食用菌等农作物和鸡鸭等家禽,一举多得。

宽城(kuānchéng)县农业专家李树(lǐshù)才说:“山顶乔灌戴帽、山间板栗拦腰、山下作物压脚、村庄道路(dàolù)河流缠绕,独特的(de)山地景观发挥着重要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这是自然与人类农业智慧的完美结合。”2023年11月,河北(héběi)宽城传统板栗栽培(zāipéi)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传统的山地复合栽培体系对全球山地生态农业建设具有示范作用,独特的农耕文化传承模式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宽城县一家板栗加工企业的(de)生产车间。王立群摄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pǐnpái)延长产业链

作为宽城板栗(bǎnlì)的核心产区,艾峪口村(cūn)每年产出板栗1000多吨,“大板49”品种很受欢迎。贾中友(jiǎzhōngyǒu)告诉记者,今年预计是个丰收年,每到九十月份,很多客商都抢着收购板栗,村内14家板栗合作社非常忙碌,其中一家家庭(jiātíng)农场还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地。

近年来,宽城打造(dǎzào)了(le)“宽城板栗(bǎnlì)”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扶持板栗产业(chǎny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挑拣、装袋、称重、密封……在承德神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栗食品)板栗深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忙着加工即食(jíshí)板栗系列产品。神栗食品是当地的(de)(de)龙头企业,生产的板栗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成立了板栗合作社,吸纳近3万户农民成为合作社成员。神栗食品为农户提供果树田间管理、技术服务、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服务,逐渐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农业(nóngyè)生产经营模式。

我国目前拥有25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就宽城而言,如何做好(zuòhǎo)申遗后的“后半篇文章(wénzhāng)”?

记者了解到,宽城县按照县域实际,因地制宜,在(zài)遗产的保护(bǎohù)、传承、发展上(shàng)持续发力,聚焦板栗特色产业,全面(quánmiàn)做好申遗“后半篇文章”,持续推进板栗产业高质量发展,“世界板栗在中国,中国板栗在宽城”的品牌逐渐叫响。

在保持80万亩(wànmǔ)板栗种植面积不动摇的基础上,打造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biāozhǔnhuà)(biāozhǔnhuà)生产(shēngchǎn)基地3万亩、有机板栗生产基地10万亩、国际标准化生产基地1万亩,新申报(shēnbào)板栗绿色认证8200亩,提质增效20万亩。持续强化与科研(kēyán)院校合作,先后组织中央民族大学等多家高校进行专题研学,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开展院校共建(gòngjiàn)合作,推广板栗轮替更新技术并开展多项科研合作。共培训专业人才400多人次,建立农业科技园区1个、科创平台6个,形成核心技术10项,用科技为农业发展赋能。同时,宽城围绕板栗产业“接二连三”,不断延伸(yánshēn)上下游产业链,目前(mùqián)共发展板栗生产加工储存企业(qǐyè)66家。

板栗树下种植谷子(gǔzi)。受访者供图
更多热点速报(sùbào)、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来源:北京日报(běijīngrìbào)客户端

深化京津冀司法协作 融入协同发展大局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